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上千项改革成果!宿迁“四化”同步正当其时

发布日期:2025-03-27
点击:0

318日午后,在泗阳县的江苏安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培育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盆盆花卉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外地。

现在公司的一片繁荣,离不开一笔特殊的抵押贷款。该公司总经理王建武坦言,公司在2021年遇到了难关,不过那时宿迁正好在开展农业设施确权抵押工作,公司凭借温室大棚从银行贷了800万元成功渡过难关。

王建武所说的农业设施确权抵押,是我市创新设置农业设施产权,在权属明晰的基础上,将农业设施纳入抵押物范围,推动资产资金的一项改三权作。

而这只是宿迁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从202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如今已经来到了第5个年头,这期间全国推广”“全国试点”“全省率先等成果不胜枚举。

2024年为例,我市持续深化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79项,98项改革做法获省级以上肯定推广,推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增速全省第二。很显然,以四化同步为路径,以集成改革为手段,宿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发改革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给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01  为什么要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

——并联发展、化零为整,向改革要弯道超车的超强动力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这一重要着力点。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久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而这动力就来源于改革。改革就是改革,为何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党的二十大也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可以说,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国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总体实力弯道超车的不二之选。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肩负的改革发展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而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难以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必须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才能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要求江苏在“四化”同步发展上“带好头、领好向”,这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推进宿迁“四化”同步集成钙粉的逻辑起点。那为何宿迁能成为这个全省唯一?

从省内看,宿迁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独特的功能定位,最为符合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最能检验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效果。从全国看,与多数地区相似,宿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风口期,在生态、土地、能源等约束日益趋紧形势下,如何摆脱过去粗放式、串联式发展路径,通过改革探索四化同步发展新路,更具现实意义,这对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

02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多点发力、全面开花,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2021年到现在,宿迁把握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重大机遇,秉持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累计实施1500余项改革项目,300余项成果获全国、全省推广,形成助推四化同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逼近5000亿元,全国排名跃升12个位次、居第67,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分别突破5200亿元5600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4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长22.2%,一串串数据令人惊叹,四化的每一方面都不负所望。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宿迁立足自身工业基础和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趋势,重构“615”产业体系,探索企业、产业、园区点线面协同发力,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部门常态化服务、项目协同推进等机制,大力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催生孕育新质生产力。在改革引领下,宿迁新型工业化迸发蓬勃动力,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日益明显。比如,宿迁光伏新能源产业仅用短短6年,就从年产值不到百亿元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光伏产业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填补我市空白。其他产业也稳步发展,高端纺织产业迈上千亿台阶,膜材料产业产值全国占比提升至6%,白酒产业产值全国占比提升至5.8%,激光产业产值全国占比提升至5%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宿迁持续优化“1129+N”城乡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区能级提升、县域差别化特色化发展、重点镇培育三项机制,创新构建一码关联自然资源要素全流程管理体系,深化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探索三生融合机制推进宿豫区新庄镇全域振兴,打造泗阳县城厢街道界湖社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等一系列改革工作,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潜力。2024年,宿迁城镇化率65%以上,泗阳县、泗洪县入选城镇化潜力地区国家级试点,洋河镇、马厂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获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特色片区4个、全省最多。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宿迁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稳妥实施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省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涉农改革试点。比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泗阳县创新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相关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宿迁探索将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引入农业发展,以农业产业三群四链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着眼于此,泗洪县打造了一廊五镇·百里湖湾生态富民廊道,2024年沿湖五镇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00.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0元,分别较2021年增加10.55万元、5130元。当然,这只是宿迁众多富民案例之一。

在信息化方面,宿迁持续强化数字赋能,聚焦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统筹建设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中国(宿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电商(跨境电商)生态圈,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农业数字化整市推进试点等改革,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管理精准化、公共服务普惠化。这几年,宿迁加快以信息化催生新质生产力,先后获批国家数字消费创新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四化外,我市在对外开放、生态、民生等领域还有诸多集成改革的优秀成果。比如,我市探索构建前港后产临港经济新格局、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化体系、开展国家级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等,这些改革也都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上推动全市的高质量发展。

03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怎样落实?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这是决定稿起草过程中把握的重点之一。一系列重要讲话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宿迁更多地要面对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如何通过系统集成的手段、达到协同高效的效果,尤其是如何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宿迁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据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宿迁一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发挥省市协同、南北协同、市内协同三大协同,着力推进改革方案集成、政策集成、项目集成、试点集成四项集成,创新实施督、考、评、述、巡五位一体落实机制,全力释放集成改革的综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探索构建集成改革动力体系。

具体来说,宿迁在省市协同方面注重做好对接文章。比如,今年221日,在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座谈会上,省委改革办介绍了省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建设的2025年度《任务清单》编制情况。本年度《任务清单》共集成206项措施,这些措施的支持范围广,涉及苏州市和省级部门数量达45家、为历年最多。宿迁第一时间便将省支持任务分解成具体举措、具体事权等,并逐个逐项制定推进计划。

在南北协同方面,宿迁依托苏宿挂钩合作机制,从产业到教育、卫生、文旅、康养、科技、人力资源等,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全面深入,苏宿工业园区等6个共建园区也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前列。

在市内协同方面,宿迁统筹全市开发区产业与空间,探索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带动乡镇特色园区的一区多园模式,推动创新管理体制、做强产业联盟、共享政策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协同共赢。

四项集成是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创新资源要素流动配置的关键。在方案集成上,宿迁紧扣高质量发展急需、民生关切必备的制度建设,探索实施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改革方案,同步配套要素供给、资金支持、数字支撑等保障。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是典型举措之一。黄河故道宿迁段包括一县四区,涉及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宿迁综合施策,出台《宿迁市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民宿集聚示范区、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改革任务。目前,该项工作已上升为省级决策部署,改革范围由宿迁拓展至全省沿线四市、86个乡镇。

政策集成上,宿迁持续挖掘省《支持意见》政策富矿,建立健全上级政策库、基层需求库、智库建议库,推动宿迁政策需求清单和省级部门、苏州市政策支持清单有机统一,以政策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比如,宿迁出台人才协同19,探索建设全省首家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着力构建全省人才战略衔接互通、人才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市场贯通统一的人才支撑体系。

项目集成上,宿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打造围绕一个专项领域、找准一个集成点、协同制定一揽子改革项目集成改革体系,着力培育枝繁叶茂的改革项目树。聚焦创业就业,宿迁探索构建家门口服务+基地孵化+典型选树全程创业服务体系,近2年共扶持返乡创业1.29万人,带动就业20.3万人。

试点集成上,宿迁完善改革试点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市级试点点题交办机制,分领域、按功能集成推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催生形成试点+”连锁反应,推动精致盆景聚合成成片风景。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宿迁完成全市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大生态系统的划分,搭建了生态产品信息综合平台,创新探索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绿票交易、VEP花木生态价值贷等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

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宿迁创新督、考、评、述、巡五位一体推进法,着力构建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强推进的改革落实机制,有效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

随着信息化蓬勃发展数字化时代迎面而来时空格局正在重塑经济地理正在重构四化同步正当其时这也是后发地区追赶跨越的现实机遇

来源|宿迁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