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 | 《根脉中华:不能忘却的抗战记忆》今日播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37年7月7日,枪炮声划破卢沟桥的夜空,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座明清卫城,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斑驳城砖上的弹痕与纪念馆里的文物,共同承载着那段抗争与团结的集体记忆。循着历史的脉络,总台主持人朱红娜、抗战史专家薛庆超和港澳台青年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起重温那些不能忘却的抗战故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熠熠生辉。勋章的设立旨在表彰抗日有功人员,它铭记着35000多位英雄的卓越功勋及其付出的巨大牺牲。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展厅里,“血肉长城”雕塑令来自港澳台的三位同学深感震撼——它再现了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爱国将士浴血疆场,广大工农群众全力支援,港澳台同胞与海外侨胞踊跃投身抗战……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
行走在展馆内,每一步都叩响历史的脉搏。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峥嵘往事,共同铺陈着中华儿女用热血写就的史诗。同学们在赵一曼烈士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展区久久驻足,肃然起敬。
当国歌声响起,墙壁上镶嵌着的国歌歌词一个字一个字地亮起,同学们被展陈的视听效果所震撼,更被这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1935年,田汉、聂耳先后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谱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成为唤醒全民族的号角。
港澳台同胞从未缺席反抗外敌的斗争。台湾同胞发动雾社起义浴血反抗日本殖民压迫,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友邦组建的台湾义勇队高唱“打回老家去”。香港沦陷前,是海外援华物资的“中转站”,宋庆龄在此创立“保卫中国同盟”,募集的药品器械源源不断送往前线;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乔装营救800多位文化人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前不久在澳门展出的“烽火忠魂:澳门抗战人物群像展”,让我们看到了来自澳门同胞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英烈纪念展厅中,AI 技术为抗战英烈的黑白照片还原了色彩。港澳台青年说:铭记历史,就是最好的传承。8月20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不能忘却的抗战记忆》将在“大湾区之声”“看台海”视频号、“根脉中华”央视频号、香港“大公文汇”客户端以及澳广视澳门电台Facebook官方账号同步播出。从卢沟烽火到抗战胜利,从战歌到家书,伟大抗战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之中,永远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旗帜。
来 源|看台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