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望亲好”两岸(宿迁)青年志愿者交流会成功举办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青望亲好”两岸(宿迁)青年志愿者交流会成功举办,在宿参加两岸青年社工营的台湾青年和宿迁青年大学生30余人汇聚一堂,分享社工志工案例、交流开展志愿服务体会。市委台办主任崔岩出席活动并讲话,市委台办副主任张娟主持交流会。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核心。交流会上,与会志愿者代表突出志愿服务精神,围绕自身实践和思考进行分享发言。
宋红青 宿迁市智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十佳青少年社会事务社工人才:党支部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疫情防控期间曾亲身感受到“中国好邻居”,3个小时筹款11万元善款,20万支防护口罩。探索市民1元爱心就餐卡,失能助浴、“互助帮帮团,邻里闹新春”等“市场+公益”相结合的志愿帮扶方式,助力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郑素秋 台湾开南大学健康照护技术硕士生、资深志工:志工服务有时间就可以。从“爱心妈妈”到安宁病房,再到健康照护,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20余年坚持去做力所能及的志工服务,切身感受到帮助别人时的美好与感动。
生命不在于长度,在于深度和广度。感动、分享、担当是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三点感受。“迅哥有约”立足警民共建,延伸公安服务触角,服务一方百姓、推进基层治理。
少数人的权益靠多数人的觉醒。一个人的梦是个人的梦,一群人的梦就是一个时代。关注听障人士,关注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交流会上,吴明蓬、陈信圻、张书宁、敖若云、刘家伶等宿台青年大学生纷纷发言,表达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彰显了新时代两岸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台湾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镇灯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志愿服务是一项提升社会道德氛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满足社会各类需求的一举多得的活动。在台湾,最美的风景是志工,不管是青年学生、家庭妇女还是退休人士都会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希望两岸大学生主动践行“心中有爱、腹中有墨、手中有艺、眼中有人”,以志愿服务为连接点精诚合作,共同帮助他人、扶助弱势、回报社会。
崔岩在讲话中寄语两岸青年,传承好文化,共同传播和发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理念,以中国智慧共建美好未来;传播正能量,珍惜共同的历史机遇,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共同奋斗,携手把青春挥洒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民生服务关键处、社会治理最前沿;弘扬主旋律,希望两岸青年朋友们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加强交流、互学共鉴,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的分项活动,两岸(宿迁)青年社工研习营成员在宿期间,还参访了项王故里、乾隆行宫、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洋河股份,宿城区乡情馆、非遗展馆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等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